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作為世界遺產城市、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文化旅游產業土壤肥沃,是被白巖松稱贊的“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今年,泉州市人大常委會首次探索促進型立法,制定全國首部聚焦文化旅游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泉州市文化旅游發展促進條例》。11月24日,《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批準,將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稐l例》的頒布實施,將為推動我市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支撐。
立法背景
推進文旅融合
壯大文旅經濟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把文旅經濟列為“四大經濟”之一。2022年8月,省委、省政府《關于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支持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的意見》明確提出,泉州要“壯大文旅經濟”。
文旅經濟是泉州發展的重要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緊扣省委關于發展“四大經濟”的戰略部署,把文旅經濟作為推進落實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關于加快推進21世紀“海絲名城”建設的決議》的重點工作,通過立法、代表建議辦理、專題調研等組合拳,推動做足、做好文旅經濟發展文章。“制定出臺文化旅游發展促進條例,條件得天獨厚,正當其時,大有可為。”市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表示,市委、市政府已明確把發展文旅經濟作為明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進,《條例》的頒布實施,對落實“強產業 興城市”雙輪驅動、助力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具有重要意義。
制定過程
堅持在“促”不在“管”
鼓勵促進文旅產業發展
回望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立法工作七年來所立之法,法規名稱中多見“保護”“管理”字樣,而此次出臺的《條例》名稱中的卻是“促進”二字,足見該《條例》促進型立法的定位,也體現了人大立法工作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拓展到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積極探索。
“作為全國首部關于文化旅游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立法難度較大,沒有相關法規可供借鑒,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告訴記者,《條例》從起草、論證、審議到頒布,凝聚了市人大常委會及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市文旅局、市司法局等相關部門的大量心血。
促進型立法怎么立?該負責人表示,在立法過程中,明確《條例》的立法主旨——在“促”而不在“管”,把著力點放在明確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促進文旅發展中的主要職責,鼓勵、促進市場主體發展文旅產業,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同時,準確把握“文化”和“旅游”的關系,即以文化為內容,以旅游為載體,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落實到具體條款中,在《條例》第二章一方面明確提出推動多元文化與旅游的融合,規定促進各類文化遺產、古城文化、鄉村文化、濱海文化、工業文化、體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另一方面強調推動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等環節。
《條例》解讀
構建促進文旅發展工作格局
促進文化旅游發展既要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又要發揮文化旅游經營者、旅游者以及行業組織的作用。
《條例》明確市、縣(市、區)政府應當加強對文化旅游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考核激勵制度,并對文旅、發改、財政、資源規劃等主管部門的職責作了規定。同時,注重匯聚各方合力,推動設立文化旅游專家智庫;鼓勵單位和個人以多種方式參與文化旅游發展促進工作,明確文化旅游經營者、旅游者以及行業組織應當充分發揮作用,履行相應的義務。
另外,要求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支持文旅企業做大做強;支持文旅企業與社會資本合作,培育發展新型市場主體;建立和完善促進旅行社高質量發展的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旅行社創新經營模式和旅游產品。
塑強“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文旅品牌
文旅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稐l例》準確把握文旅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在第一章明確,“文化旅游發展應當彰顯泉州多元文化內涵,發揮世界遺產城市、東亞文化之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品牌效應”。
緊密結合泉州實際,《條例》明確,要加強整體統籌規劃,突出跨界、多元、融合,根據泉州的資源優勢和短板,明確提出發展遺產旅游、非遺旅游、濱海旅游、工業旅游、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等,凸顯泉州文化旅游地方特色,豐富文化旅游產品,優化服務配套,滿足“吃住行游購娛”需求,同時,立足泉州古城列入13項“福建文化標識”之一,強調加強泉州古城文化標識宣傳推廣,塑造“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文旅品牌,提高泉州古城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設立文化旅游發展促進基金
《條例》從規劃編制、財政投入、金融促進、建立評估機制、出臺各項激勵扶持措施、落實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保障、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旅游人才培養、基礎設施補短板等方面,明確了各級政府和部門單位的職責、要求,從法治層面為各項措施的落實提供了保障。
資金方面,《條例》明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文化旅游發展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保障,設立文化旅游發展促進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具備條件的文旅企業通過股權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投資文旅產業項目。
用地用林用海方面,規定市、縣(市、區)政府應當統籌安排文化旅游發展用地、用林、用海指標,滿足文化旅游項目的合理需求。其中,明確每年盤活一定數量的低效用地依法發展文旅產業;經依法批準的基礎設施、民生保障項目和公共事業項目,允許依法使用相應的生態公益林;支持依法開發海洋文化旅游項目,為做大做強文旅經濟創造有利條件和發展空間。
聚力落地
全力推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法規的生命力在于執行?!稐l例》頒布實施后,如何凝聚合力做大做強文旅經濟?市政府分管領導,市文旅局、文旅集團負責人以及鯉城區、德化縣政府分管領導分別表態。
市政府分管領導表示,目前,市、縣兩級均成立了文旅經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下階段,我市將制定出臺《促進文旅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系統出臺扶持數字文創、文物活化利用、促進民宿發展等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同時,推動國企做大文旅產業發展基金規模,實施文旅經濟人才培養計劃,以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促進一批優勢資源轉化,補齊一批軟硬設施短板。此外,全市聯動推廣“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文旅品牌,不斷提升城市辨識度和影響力。
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條例要求,以創建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為載體,圍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推進文旅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起草推進文旅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若干意見、促進數字文創發展的若干措施及文旅人才引進和培育等配套政策,做優產業鏈培植,扶持新興業態,全力打通文化賦能實體經濟的新路徑。
作為全市文旅產業運營商,市文旅集團將依托我市文化旅游資源稟賦,謀劃推進“水上看泉州,夜游世遺城”、龍頭山項目、中山南路及古街巷改造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落地建設;聚焦文旅產業鏈條,圍繞世遺泉州、濱海生態、鄉村振興、工業旅游資源策劃推出一批精品路線。
鯉城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鯉城區將依托世遺品牌的獨特勢能,結合《條例》宣傳貫徹,實施文旅經濟大提速大發展活動年,提速推進“項目+”龍頭帶動、“數字+”新型融合,提速完善“旅游+”配套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和旅游收入實現“雙倍增”。
作為全市首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德化縣于近日出臺《關于促進民宿規范發展實施意見》,為學習貫徹《條例》進行先行先試。下階段,德化將用足用好《條例》的相關政策,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文化旅游發展司法保護“德化模式”,全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蘇慧敏